地铁,捎上步伐缓慢的菜农
因此,当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勾着腰、挑着扁担、背着背篓出现在地铁站,同行的乘客往往都会多看几眼。
而这样的画面,重庆渝北区石船地铁站的工作人员已经习以为常。每天清晨6点,他们就看到几十位老人陆续来到地铁站口,背篓里装着丝瓜、南瓜、空心菜、红薯等新鲜的蔬菜。他们是石船镇附近的村民,乘坐地铁是为了去市区卖菜。
石船镇位于重庆市区的东北方向。地铁站一位工作人员说,自从2022年6月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开通后,石船地铁站开始运营,菜农便渐渐多了起来。
重庆地铁4号线是一条东西向的地铁线路,全长约59公里,设33座车站。目前一期和二期已经开通运营,该线路连接了重庆北站、两江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等重要区域。
石船站是这趟地铁线末端的倒数第二站。地铁站开通前,老人们都在镇上卖菜,镇上人少,菜卖得慢,菜价也低,而市区的菜市场卖得更多,价格也更高。一位老人说,同样的空心菜,这时候在石船镇1斤卖1.5元,到了市区能卖2.5元。
卖菜要赶早。为了赶上6点31分的首班地铁,老人们早早便从家里出发,拖着几十斤重的背篓前往地铁站口,有的是孩子骑着摩托车送来的,有的是自己骑着三轮车来的,还有的是走过来的。
“舍不得买车”。68岁的徐红和老伴王宏5点从家往地铁站走,走了一个小时才到地铁站口。王宏一边走,一边拉着推车,推车上放着板凳、塑料袋、老式木杆秤、背篓,背篓里装了总共五六十斤的冬瓜和南瓜、3斤空心菜、3斤红薯叶,还有60个土鸡蛋。
其他老人的背篓里也装得满满当当。为了省力,有的老人在背篓下方装上滑轮,拉着背篓走。有的用扁担挑着两个背篓,扁担在肩膀上摇摇晃晃。也有的只是用肩背着,等待地铁的片刻,将背篓放到垃圾桶上,以缓解背上的压力。
为了便于老人们通过,工作人员没有要求老人们将背篓放到安检传送带上,只是用安检仪扫描他们携带的东西。看到行动缓慢的老人,他们时不时搭把手,帮老人扶一下背篓。一位老人觉得,地铁上的工作人员都很友善,给不识字的老人指路。
有的老人从进地铁车厢开始就做起了“生意”。有乘客看到新鲜的蔬菜,顺便就买走几斤。
哪里有菜市场,老人们就去哪里聚集。有的老人去距离石船站较近的龙兴站,有的乘坐半个小时地铁前往鱼嘴站,还有的先坐到重庆北站北广场站、保税港站,再换乘其他地铁线路去市中心的菜市场。
“地铁开通后挺方便的,想去哪儿卖就去哪儿卖”。70岁的樊建军去过3个菜市场。以他的经验,越靠近市中心的菜市场路程越远,但菜卖得越快。最近,他都是乘坐一个半小时地铁,去市区观音桥站的菜市场卖菜。通常情况下,他两个半小时就能把50多斤的空心菜卖完,回到家里还能赶上吃午饭。
徐红和王宏去了鱼嘴的一个菜市场,说是菜市场,其实只是马路边上几百米的人行道。这里到11点就没多少人了,徐红和王宏需要尽快将菜卖完,因为菜价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降低。2.5元一斤的空心菜一个半小时后降到两元一斤,等到最后还没售完,买菜的人便会问,“1元一斤卖不卖?”这时,菜农只能低价贱卖。
观音桥的菜市场人流更持久些,但赶上菜农多,菜卖得也慢。为了保持菜的新鲜,樊建军卖菜时只在摊位上摆出来一小部分,其余的放在塑料袋里。还有的老人带着一瓶水,在瓶盖上戳个洞,时不时往菜上洒一洒。
摆摊的位置影响卖菜的数量和速度。在鱼嘴菜市场这条小小的人行道上,入口处的摊位最受欢迎,那里处于三条路的交汇处,人流更加密集。9月1日这一天,两位老人幸运地找到了入口处的一个摊位。王宏在靠近马路的人行道一侧铺上泡沫板、塑料袋,摆上菜和瓜,没一会儿,就卖出去几十个鸡蛋。
然而,没一会儿,城管就来了。他们不愿交5元摆摊费,只得往下挪。
“搬家了!”王宏将瓜和菜放到背篓里,用绳子捆住,推着车往下走。他们到了整个人行道的末端,卖完菜和鸡蛋之后,摊上的冬瓜和南瓜迟迟无人问津。徐红又去人行道前面找位置,发现两个摊位间有处空隙后,招呼王宏赶紧过去。
王宏默默装筐、卸筐,将摊位再次转移到这里,但卖出去的瓜仍然很少。两位老人再次将摊位挪到人行道对面一个人流密集的茶馆旁,一旦有人经过菜摊,王宏就吆喝,“要瓜吗?”
9月5日,樊建军的菜也迟迟没有卖完。为了尽早卖完菜,他换了4处摊位。樊建军说,越是靠近主街的摊位卖得越快,他在主街上卖过,半个小时就把菜卖完了。但城管不让在主街摆摊,菜农只能在主街两侧的路上卖菜。
樊建军沿着主街一侧有坡度的小路走了几十米,摆上摊位卖菜,旁边是两位早上一同从石船镇来的村民,分别在卖红薯和新米。也许是那天菜农太多的缘故,樊建军在摊位站了1个多小时,只卖出去十几斤空心菜。看着满满当当的背篓,他眉头紧锁,将地上的菜用塑料袋一兜,放进背篓,背起背篓,去小路靠近主街的位置寻找空位。
寻找无果,樊建军又往回走,在一个卖鸡肉的摊贩旁停下。十几分钟后,他又往小路的主街位置走去,终于找到一个空出的摊位。这次,菜明显卖得多了,一个小时过去,他筐里的空心菜就剩下几斤。
眼见临近中午,城管已经离开,樊建军又将摊位挪到主街上,以两元一斤的价格卖完剩下的空心菜。背着空荡荡的背篓,他眉目舒展,回程的步伐也变得轻快。
在徐红看来,“卖多少钱不说”,卖完空手回去才是更让人高兴的事。那样,他们就可以轻轻松松乘车回家。但9月1日这一天,他们经过一上午的努力,仍然剩下十几斤冬瓜和南瓜,只好将瓜再背回家。
徐红觉得卖菜不累,只是“起早有点辛苦”。3斤的红薯叶几分钟就卖完了,从地里掐下来却需要1个小时。他们需要3点起床去地里摘菜,清洗后,将红薯叶放到筐里。被摆到摊位上时,嫩绿的红薯叶还是湿漉漉的。
为了晚上有精力摘菜,樊建军前一天早早睡下。旁边卖新米的大爷,提前一天在家里用机器打稻谷,打了个把小时,才有了第二天早晨雪白的新米。
城里的人们渴望新鲜、健康的蔬菜。9月5日,一位老人专程坐了一个多小时公交车到观音桥的菜市场买新米。老人家问了一路,终于找到一个卖新米的菜农。尽管走路不方便,她还是买了十斤的新米,“新米有营养,不打防腐剂”。
同那些开着面包车、装着满车新鲜蔬菜的菜农相比,石船镇的几十位老人贡献的菜量并不多。
但卖菜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多数时候,樊建军和徐红夫妇一天能卖100多元,但他们并不是每天都有菜可卖。徐红家里只有几分地,红薯叶每五天长一茬,一星期只够卖两三天。樊建军种的空心菜一星期能卖四五天,要是种更多菜,“再一请人就不划算了”。
一个月下来,他们靠卖菜能挣个千把块。徐红每月只有100多元的农村养老金,加上老伴一个月900多元的养老金,两人“将就可以生活”,卖菜的钱够用来买米面粮油肉。
樊建军一个月的养老金有2500多元。他年轻时当兵,因病退伍后,靠打工养活家里,几十年下来,攒了几十万元。两个儿子结婚,他每人给了二三十万元。去年,老伴治病,他又花了20多万元,多年的存款所剩无几。但樊建军觉得,人活着比什么都强,“钱没了还可以再挣”。
因为年纪大了工地上不收,今年1月,他开始回家卖菜。刚卖菜那会儿,樊建军都是现金结算。后来,他也学着其他菜农,在孩子的帮助下打印了微信收款码。卖菜时,他一站就是一上午,也不觉得累。等最后菜快卖完了,他才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孩子们都劝他,年纪这么大别干了。但樊建军想着,能赚点是点,尽量不给孩子添负担。
相比之下,刘丽的日子要更辛苦些。刘丽住在渝北区大盛镇,那里距离石船镇还有20多公里。刘丽需要每天早上5点出门,先走半个小时到镇上的公交车站,再乘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到9公里外的统景镇,之后换乘,坐一个小时车到石船镇。到了石船镇,她还要走半个小时,才能到达石船地铁站。
等她到观音桥地铁站时,已经是上午9点半。因为年龄未满65周岁,还不能享受地铁和公交免费的福利,来回交通费用20多元。9月5日,她在樊建军的摊位旁卖海椒和南瓜,一上午卖了十几元,还不够来回的车费。中午,她把摊位搬到主街上,买了一个面包充饥,打算卖到傍晚。
刘丽说,自己原来在超市上班。她一个月也只有100多元养老金。儿子一个月挣两三千元,她不指望孩子养老,想着靠卖菜维持日常开销。
为了到城里卖菜,她每天要花9个小时车程在路上。她希望,未来地铁有一天也能开到自己的镇上,那样,就能缩短她去城里的路程。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徐红、王宏、刘丽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海月文并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