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碰撞多元新业态,丽江古城着力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地
周五晚上7点,离日落时分尚有一段时间,丽江古城宛如披上了一件金黄色的外衣。青砖黛瓦、小桥流水,熙熙攘攘的人群踏着石板路,穿行在古朴的巷子中。
而在不远处的玉河广场,民谣音乐现场人声鼎沸,舞台上的乐队正倾情演唱。四面八方的来客相聚于此,或随着节奏挥舞双手,或举起手机拍照,抑或是一起大声合唱,在音乐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故事。
千年古城与现代民谣在丽江碰撞,勾勒出一幅烟火气十足的夜生活画卷,彰显着这个城市日益涌动的活力。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到,今年6月起,每周五、周六晚上7点到9点,丽江古城景区推出“丽江古城民谣音乐广场”,邀请乐队为游客倾情献唱,同时进行线上直播,奏响了“民谣+旅游”融合发展新旋律,也为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文化是丽江古城的血脉、根基和灵魂。跨入新时代,如何既保留珍贵的传统文化底蕴,又发展符合游客需求的商业业态,成为了丽江古城的“必答题”。
丽江古城大研古镇。图源:视觉中国
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丽江古城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的共赢之路。一方面,通过系统的保护、管理、监测等工作,使其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活态”传承;另一方面,对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弘扬进入量质提升的阶段,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将各类文化元素植入游、购、娱、住、行等各个环节,持续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路径。
如今,以民谣、剧本杀、旅拍、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等为亮点的新模式、新业态正逐渐成为主流,这也让丽江古城暑期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据介绍,7至8月暑期,丽江古城景区日均接待人数近18万人次。
眼下,在丽江古城中,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民谣歌手的低吟浅唱、古街老巷的历史往事、悄然兴起的新兴业态在这里交汇,形成一种恰到好处的相融。
这是一座古老的城,是一座不断生长的城,也是一座崭新的城。
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穿过云层,飞机稳稳降落在云南丽江三义国际机场。向四周望去,湛蓝的天空、连绵的青山和星罗棋布的村庄,构成了一幅夏日美景图。这座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给远方来客的第一印象便是瑰丽多姿。
丽江并不大,下辖一区四县,却荣膺三个世界遗产的桂冠: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文献。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的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它犹如一颗绚丽的宝石,镶嵌在滇西北的大地上。曾经,因特殊的地理区位,丽江古城成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和货物集散地。这里,因厚重的民族文化,成为边地人间烟火的聚集地,文明演变在这里交汇融合。
1986年12月,丽江古城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丽江古城以“活着的”少数民族城市类型特征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是纳西先民智慧和劳动创造的文化成果,是多民族和谐共居的典范,也是多民族文化交融发展的结晶。仅以古城的建筑为例,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进两院的建筑形式是大部分民居的特色,它不单有丽江纳西族的特点,也融入了汉、藏、白等民族的文化元素。
盛夏的清晨,天刚蒙蒙亮,丽江古城的街巷古朴而静谧。驻足远望,常年积雪的玉龙雪山云雾缠绕,无限遐想。随着太阳初升,不少店家已打开店铺门,餐饮、民宿、商铺……从升腾的烟火气里,仿佛能看见茶马古道上繁华的商贸场景。
云南省丽江市。图源:视觉中国
近年来,丽江古城不断加强对古城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弘扬,先后打造了28个各具特色的文化院落,提升古城的文化内涵,深度推进文旅融合。此外,为推进业态调整创新,避免“千城一面”,制定实施了《丽江古城经营项目目录清单》,清单中将古城内经营项目划分为扶持鼓励类、倡导鼓励类、不鼓励类、禁止类四类,强化经营项目类别监管,持续创新和导入传统文化业态。
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市场经营准入管理科科长和士溪介绍,“通过清单的实施对可能给古城保护造成压力的业态,在数量和规模保持原状的基础上逐步压缩。同时鼓励发展一些对古城保护压力较小的新兴业态,更好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具体说来,就是将符合古城风貌、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有助于遗产保护的项目作为鼓励经营项目进行扶持,将明火烧烤、网吧、影视厅等项目作为禁止项目,对经营丽江民族文化特色产品的公房承租人给予一定比例的租金优惠,大力导入文创、研学、非遗传习、红色旅游、文化体验等业态。
丽江古城现文巷油纸伞。图源:视觉中国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责任。这份珍贵的遗产给丽江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只有更好地保护好遗产,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才能把这些美好的、宝贵的资源永续利用。”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木丽说道。
民族文化在传承中创新
如果说,丽江古城里的石板路、小桥流水和民居建筑是文化遗产的“形”,那纳西古乐便是“魂”,有人把它称作为丽江古城的“心跳”。
纳西古乐是由纳西族先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创造并融合外来音乐 , 而逐步形成并传承至今的传统民族音乐,也是当时丽江的文人雅士以及知识分子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从1981年开始,40多年间,民族音乐家宣科先生一直致力于纳西古乐的研究与传播,今年1月,他与世长辞。在这个关键时刻,宣科先生的女儿宣智莲和女婿文嘉毅然辞掉了自己稳定而体面的工作而投入到纳西古乐的传承中。
“我和妻子有责任去传承这种文化。如果它因此消失,那就太可惜了。纳西古乐过去的受众人群基本上都在40岁以上。之前我以为年轻人不喜欢,实际上现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来听的很多,国际游客也很喜欢。”文嘉向澎湃新闻说道。
每晚8点,在丽江古城大研纳西古乐会中,乐音准时响起,老人们手持各式古老的乐器,正襟危坐,双目微垂。一时间,典雅与庄重,清丽与秀美的音符在苍老的手指间流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欣赏。
文嘉称,乐团的演奏者共有17人,其中有农民,有木匠,还有修鞋匠。这些老人是音乐的灵魂,乐团的平均年龄现在是60多岁,乐团里90岁以上的有好几个。他们并不是专业的演奏者,但专业人士却演奏不出这种感觉。这是一种内在的、很微妙的民族集体记忆。
老人们演奏纳西古乐。谈婧媛摄
平日里,大研纳西古乐会还面向游客推出包括音乐、手工艺等内容的体验、研学活动。有不少游客对这样的模式非常认可,“我们更多的不是走马观花式地打卡,是希望能够更深入更沉浸地了解当地深厚的文化,这是我们希望能够体验到的。这才是文化和旅游融合最独特的魅力。”不少游客都有这样的共识。
除了纳西古乐,在丽江古城里,纳西象形文字体验馆也让不少游客驻足探索体验。
这是纳西族的古老文字体系——东巴象形文字。公开报道显示,东巴文被人们称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它不仅作为文字本身而存在,更是纳西文化传承的载体、纳西族人的精神家园,也是人类远古文明的“活化石”。2003年,东巴古籍文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并进行数码记录。
作为丽江古城28个文化院落之一,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正是一个可以学习体验东巴文化的文创空间。体验馆馆长和闰元从小在耳濡目染中接触东巴文化,他说自己刚好赶上一个好时代,从事这份工作是做自己最喜欢的事。
和闰元展示东巴象形文字。谈婧媛摄
记者了解到,目前体验馆展示的东巴文由东巴纸抄写而成。东巴纸是纳西族东巴抄经、绘画的一种特殊手工纸,其造纸工艺古老,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技艺。造纸工序有22道之多,纸张非常有韧性,翻来覆去也不容易破损,造纸原料使用了当地的荛花树皮,由于它具有防虫蛀的特点,故东巴纸有千年不腐之说。
如今,东巴文已广泛用于艺术作品、学术研究、甚至是设计logo。“它是与时俱进的,符合当代的市场需求。纳西族没有丢弃自己的文字,并沿用至今,体现了它的智慧和实用性,我们与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合作,在视频网站上推出10节东巴文教学课程,做这样的学习视频,也是一种文化传播,因为只有被接受被喜欢,它才能被传承。” 和闰元说。
千年古城碰撞现代时尚
爱上丽江的理由有很多,到古城听民谣算一个。
夏日的夜晚,民谣广场上灯火通明,鼓声、吉他声、贝斯声逐一响起,歌声中吟唱出自由、蓬勃的城市剪影。在见证千年历史变迁的古城里,人们热热闹闹地簇拥着乐队歌手,享受着街头烟火。
丽江古城民谣广场上乐队献唱。谈婧媛摄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感受丽江、了解丽江,今年6月起,在每周五、周六晚上7点到9点,丽江古城景区推出“丽江古城民谣音乐广场”,邀请乐队为游客倾情献唱,同时进行线上直播。
丽江古城唱响“民谣+旅游”融合发展新旋律,这是丽江古城景区文旅资源宣传推介的重要举措。
陈时勇是“夏天播放”乐队的主唱,他说当初来丽江就是一种向往,丽江的气候、生活方式和音乐氛围吸引了他,“我们乐队当年在街头巡演,一路歌唱,从四川一路唱到云南,最后留在丽江,我很享受这里悠闲柔软的时光。”
陈时勇提到,乐队还专门为丽江创作了《丽江》《丽江谣》等一系列民谣歌,“前几年很火的那首《小宝贝》也是我们乐队创作演唱的一首歌。我们想用音乐,唱出丽江故事。”
曾经的陈时勇是一个演出者,他觉得在古城里开一场音乐会是特别荣耀的事情。现在他是民谣广场的音乐总监,他说自己多了一份使命感。“我想用专业的技术服务更多的乐队和歌手,希望‘丽江古城民谣广场’这个平台能够孕育出更多优秀的原创歌手以及乐队,未来也可以举办属于丽江古城的民谣音乐节。”
“民谣广场为歌手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我们想打造属于自己的民谣品牌。将‘丽江古城民谣广场’这个IP打造成品牌之后,鼓励歌手创作更多丽江题材的原创歌曲,同时也希望吸引全国各地喜欢民谣的歌手来到丽江,打造更多丽江古城的专属民谣。”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副局长木晟介绍说。
自6月以来,连续几场“丽江古城民谣音乐广场”活动,让丽江古城“吸睛”又“吸粉”。除了民谣,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生碰撞融合,越来越多的旅游新业态在丽江古城萌芽,呈现出一派繁荣发展的新气象。
2018年,沄汐团队在古城开设了丽江首家剧本杀体验馆,以古城为线索,巧妙融入文化元素,让玩家在沉浸式游玩过程中了解丽江古城,传播古城文化。
“以前你去任何一个景区,导游都会跟你介绍这里曾经发生的事。而在剧本游戏中,你是故事中的人,你在玩的过程中就能了解丽江的历史。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新形式,它以游戏为载体,让玩家在整个古城内自由观光游览,走进文化院落,参与角色扮演、游戏互动,在潜移默化中更深层次了解丽江文化。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接受度更高一些。”沄汐沉浸式剧场创始人李择西说。
谈及选择来丽江发展事业的原因,李择西坦言,“这里有更符合我们的土壤。政府相关部门一直以来给予我们很多帮助,而其他的城市和景区也不太具备这种条件。丽江古城拥有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这在全国范围内也并不多见。”
李择西曾在香港从事多年金融工作,来到丽江后,他说自己回归到一种动态平衡,他很适应这种生活,喜欢这里的“草根气”。
“在丽江,不用跑通勤,我就住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是一个小而美的工作环境。我热爱我的工作,但生活也很重要。这里像个“江湖”,但更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区”,在这里可以认识很多有趣的人,这对我来说比工作本身更有价值。”
一万个人心中,有着一万个不同的丽江古城。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随处可见的名胜古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热情好客的人民……无一不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走向这座“鲜活”的古城。
厚重的历史和当代的开放在湖光山色中交融,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的丽江古城已释放出更加强劲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为丽江创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迈出新的步伐。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