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浙江观察:金融力量助力山区拓宽“两山之路”
丽水9月5日电(奚金燕 杨扬)金融是国民经济血脉,在支持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助力共同富裕等普惠领域方面有着“放大”作用。
将目光聚焦到浙江最大一片“绿水青山”,地处浙西南山区的丽水先行探路共富金融,通过金融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以普惠金融服务助推乡村振兴,拓宽“两山”转化之路。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乡村产业
金融如何“落子”才能激活乡村产业“满盘棋”?
天下香菇源,开史在庆元。为进一步扩大香菇销量,拓展产业链,1991年,庆元建成了香菇市场,并很快成为国内最大的食用菌集散中心。
夏富根是庆元香菇市场的“老人”了,推开店面的后门,就可以感受到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夏富根说:“别看是一朵小小的香菇,它有足足二十多道工序,能养活二十多户人家。”
从挎着蛇皮袋走街串巷卖香菇,到成为全国最大的香菇专业市场,发展壮大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金融信贷服务。受不可控因素影响,近年香菇销量大幅降低。庆元农商银行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对接,发放了442万元的香菇仓单质押贷款。“多亏了银行支持,让我囤积的15万斤香菇有了用处。”夏富根说。
将商户存储的香菇转换成“金融资产”,是庆元农商银行为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创新开设的特色贷款模式。这大大拓宽了食用菌收储大户的融资渠道。
夏富根的“菇”与银行的故事,是特色贷在丽水实践的一个缩影。龙泉农商银行为龙泉的剑瓷产业量身打造“剑瓷贷”。这极大支持了刚起步的青瓷、宝剑经营户,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普惠金融要“接地气”,要将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送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丽水将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使“全产业链金融”更加完善,同时积极探索将此类模式运用到其他特色产业当中,持续做深做实数字普惠金融,强化金融赋能,推进各大产业链发展,助力共同富裕。
金融赋能域外“两小”发展
从产品走出去,到企业走出去。伴随着浙商的脚步,浙江“地瓜经济”越耕越甜。在丽水,小超市、小宾馆是当地人外出创业的热点项目。
近年来,超市、宾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丽水“两小”商户普遍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升级压力,轻资产型、缺乏抵押物、融资困难、融资贵等问题,成为小商户发展“瓶颈”。
为此,丽水量身打造“两小”创业通平台,运用金融科技手段,通过银商线上交互对接模式,实现域内域外“资金联通、融资畅通、信息互通”,为域外“两小”经营者精准纾困。
截至2023年8月15日,“两小”平台已服务域外“两小”商户超20000户,实际使用贷款26.48亿元,实现在丽结算资金130.28亿元。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是创业致富的重要群体,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重要着力点,“两小”平台的实践成为“共富浙江”的又一鲜活案例。
据悉,下一步,丽水将建立平台建设长效管理机制,迭代完善异地数字金融服务模式,探索构建“融资需求归集-金融服务匹配-资金快速放贷”的全流程异地流水资金数字融资模式,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同时,进一步拓展域外“两小”金融数据要素在服务实体经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并有计划地拓展到丽水其他特色产业,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力。
点绿成“金”拓宽“两山”转化之路
丽水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青山绿水是丽水的生态金名片,但“山重水复”也成为丽水发展的桎梏。
想要打通“两山”通道,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并不是件易事。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后,丽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因地制宜,让生态优势成为经济优势。
多年来,丽水在林木资源点绿成“金”的这条道路上,经历了多次创新,在初期推出的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林权小额循环贷款、林权担保贷款产品基础上,结合三权分置改革,推出了林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结合公益林实际,创新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结合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创新推出了林地地役权收益质押贷款;今年以来,结合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创新推出了“浙丽林业碳汇贷”的林业碳金融模式,这也是丽水林业金融未来的重点创新方向,丽水市也将林业碳汇金融作为试验区标志性改革任务予以推进。
据中国人民银行丽水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浙丽林业碳汇贷”的推出打通了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林业碳汇收储开发融资的金融通道。截至目前,丽水全市已发放“浙丽林业碳汇贷”309.45万元。
从“林权抵押贷”到“浙丽林业碳汇贷”,这张绿色信用卡盘活了农村金改“一盘棋”。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金融支持生态价值转化为抓手,丽水探索出了一条点“绿”为“金”、点“水”成“金”的绿色金融发展之路。(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