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四回阅读感想范文(必备)
鲁智深的真性情与不羁
鲁智深在这一回中依旧展现出其鲜明的个性特点。他本是为了躲避官府追捕而来到五台山出家,可这佛门清净之地却并未束缚住他那豪放不羁的性子。他不谙佛门规矩,在寺中肆意饮酒吃肉,酒后更是做出一系列 “出格” 之事,如醉打山门等。从这些情节可以看出,鲁智深是一个极其真实、随性的人,他不会刻意去压抑自己的本性,哪怕身处要求严格遵守清规戒律的寺院环境中。他的真性情让人为之赞叹,在那个讲究诸多规矩和礼教束缚的时代,他敢于做自己,毫不掩饰内心的欲望和冲动,这种率真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难得的。
对佛门清规与世俗人性的思考
五台山文殊院本是佛门圣地,有着森严的清规戒律,旨在让僧众们修身养性、超凡脱俗。然而鲁智深的到来却打破了这份宁静,他的行为与佛门要求格格不入。这不禁让人思考,清规戒律固然重要,它能规范僧众的行为,引导他们走向精神的净化之路,但对于像鲁智深这样有着强烈世俗人性的人来说,是否过于严苛了呢?鲁智深的世俗欲望,如对酒肉的喜好,是他在进入佛门之前就已经形成的生活习性,想要一下子改变确实很难。而且从他的角度来看,这些欲望是很正常的人类需求,只是与佛门的要求产生了冲突。这也反映出世俗人性与宗教教义、清规戒律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社会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鲁智深之所以会落到在五台山出家躲避追捕的境地,根源还在于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他原本是渭州经略府的提辖,因看不惯镇关西欺负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镇关西,从而惹上了官司。他的这一侠义之举,虽然是出于正义的目的,但在当时那个官官相护、司法不公的社会里,却只能选择逃亡。这说明社会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着巨大的影响,一个正义的人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下,可能连正常生活都无法维持,不得不走上一条曲折的道路。鲁智深的遭遇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水浒传》所描绘的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以及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水浒传》第四回通过鲁智深在五台山的种种经历,不仅生动地刻画了鲁智深这一极具个性的人物形象,还引发了我们对世俗人性、佛门清规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问题的思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部名著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