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靠直播打赏还清贷款,50岁的豫东戏曲人在抖音实现再就业

发布时间:2023-10-24 14:43:44来源:
@豫东戏曲人郑三 今年50岁。从记事起,他就跟着“郑家班”豫剧团走南闯北。2013年,郑三创办了自己的民营豫剧团,红红火火运营了六年多,却又遭遇了线下舞台暂停的危机。在那段时间里,剧团没连续演过像样的戏,直播成了不确定的日子里唯一确定的事。郑三的儿子、目前帮郑三做直播的郑坤坤说,是直播打赏让全家人和整个剧团“活”了下来,也正因此,剧团几乎全部演员都开始拥抱“第二舞台”。

在河南东部,豫剧“郑家班”是一个响亮的名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三跟着父亲、二哥一个村一个村地去唱戏,村民自发地给几分钱或者几个馍;八十年代末西安的一个茶楼请全家过去驻场,唱了十年。一直到2000年初,“郑家班”才重新在豫东地区活动。用郑三的话说,唱戏是吃苦的行当,刮风下雨、雪夜搭场,三伏天演冬天的戏,穿棉袍还是得上,那时收入不算好也不算坏,一天赚一两百,温饱没问题。

2013年,郑三决定自己做剧团。他花15万买了舞台车,又借十万买了戏服和音响。那几年他越唱越好、名声在外,豫东地区的客户都认他,红白喜事、庙会,每场戏起价1500块,最少也能演两三百场。“一年比一年好,每年能演400场了。”郑三说,刨除剧团成本和家庭开销,他那时每年能有十五六万的储蓄,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然而2020年线下舞台暂停,民营剧团没有保障,没有演出就意味着没有收入。一筹莫展之际,郑三开始试水抖音。他陆续将《刘墉下南京》《杨家将》《抢棺材》等以前录制的豫东调名段发布到了抖音上,郑三的名声很快从河南农村传播到了直播中。置顶的《刘墉下南京》作品下,原先从不听戏的年轻人甚至开玩笑问:“我一个90后,也喜欢听戏了,正常吗?”

“佟三丰在两乡多行不正,乱抢民女来把亲成……”郑三唱红脸,吐字清晰、气势恢宏,粉丝数很快突破了十万。2020年8月,粉丝数达到12万时,他做了第一场直播,单场打赏就超过了4万。帮父亲直播的郑坤坤震惊了,他觉得全家都找到了救命稻草:“知道可以通过直播赚钱后,好像突然就抓住了一个确定的东西,线下演出情况再糟,也不用那么担心了。”

剧团的其它演员也陆陆续续开播了,民营剧团没有底薪,普通演员的收入状况更糟糕。“除去乐队,剧团几乎所有演员都在做抖音直播”,郑三的姐姐说。她唱了快五十年的旦角,《秦香莲》《六月雪》信手拈来。前几年儿子结婚生小孩,她说自己“顶天立地”,压力不小。得知三弟靠直播打赏赚钱后,她也开始做抖音号,“哪怕一天只赚几十,也够吃饭了。”

这两年,郑三积攒了近90万粉丝,也靠直播打赏获得了一百多万的收入。除去每月一千多的舞台车和设备养护成本,郑三不仅按时还了贷款,还为剧团新添置了五六十万的戏服和一台28万的舞台车。

现在每次演出,舞台下总会放十几个支架,演员各自唱戏,也凭各自的账号获得第二份收入。大多数人都在账号名字里标注了“郑三剧团”,也为整个剧团带来了更大的流量。郑坤坤说,今年春节到现在,每天三场戏、连演了四个月,全部订单都来自于抖音。“线上对于民营剧团最大的帮助,一是宣传,二是赚钱,两全其美。”

问郑三,这三年,直播间对于他的豫剧团来说意味着什么,他说:“线上是民营剧团的强心剂,线上线下相辅相成,民营剧团有了展示功底的平台,戏迷也有了更多选择。以后剧团也会支持更多演员直播展现自我,也要让豫剧被天南海北的更多人听到。”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