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方寸之间讲述“何以中国”

发布时间:2023-08-24 15:39:49来源: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家宝藏(文明曙光)金银纪念币正式发行——

方寸之间讲述“何以中国”

本报记者 徐嘉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8月24日 第 11 版)

  图为今年7月首组发行的国家宝藏(文明曙光)金银纪念币。
  分别为:背面主体图案为玉龙的15克金币(上排左),背面主体图案为玉钺的3克金币(上排右),背面主体图案为陶鹰鼎、白陶鬶、蟠龙盘的3枚15克银币(下排从左至右)。

  图为获得2023年世界硬币大奖“最佳银币”的2021吉祥文化(寸草春晖)60克银币。

  图为2002年发行的四川三星堆1/2盎司金币,背面主体图案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纵目面具。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国宝不语,一眼千年。

  在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无数珍贵文物。它们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价值,记录着重要的历史信息,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宝藏”。

  为了多方位展示国宝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文明风采,以货币为载体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以文物为题材,发行国家宝藏(文明曙光)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5枚,其中,15克金币(面额200元、最大发行量5000枚)、3克金币(面额50元、最大发行量1万枚)各1枚,15克银币(面额5元、最大发行量2万枚)3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5件文物昭示文明曙光

  作为首组发行的国家宝藏系列金银币项目,“文明曙光”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该项目文物选取思路——突出中华文明农为本、玉为尊、龙图腾的文化传统,阐发天人合一的思想,反映既重实用又讲艺术、既守传统又求创新的社会风貌,共同讲述中华文明起源故事,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揭示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的基因密码。

  以两枚金币为例。15克金币背面图案为玉龙造型,衬以红山文化彩陶纹饰。红山文化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遗址以西辽河流域为中心,距今约6000至5000年。红山先民崇龙尚玉,以玉龙沟通天地。金币背面呈现的红山C形玉龙,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

  3克金币背面图案为玉钺造型,衬以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饰。良渚文化因最初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而得名,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金币画面上的玉钺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是良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其表面琢刻神人兽面纹,还采用了浮雕、阴刻等多种技法,体现了良渚文化微雕技艺水平之精湛。

  3枚银币背面图案分别为:陶鹰鼎,衬以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和重瓣花朵纹等纹饰;白陶鬶,衬以大汶口文化涡纹、八角星纹和日月山纹等纹饰;蟠龙盘,出土于陶寺遗址,其内壁所绘蟠龙图案身体饱满而外张,口中衔着一支茁壮的禾穗,是远古时一种瑞兆的标志。

  5枚纪念币所选5件文物均出自中国“满天星斗”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们共同汇聚成中华文明的曙光。

  据了解,国家宝藏系列金银币项目由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文物局共同策划推出,这也是双方的首次深入合作。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中国人民银行立足央行履职,以货币为载体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于2022年初将中国博物馆馆藏精品项目纳入题材库并研究发行可行性。”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高纪念币发行项目的科学性、专业性,从2022年下半年起,中国人民银行积极联系国家文物局,就发行文物题材项目开展合作。

  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专业指导下,经相关专家共同论证,最终确定“国家宝藏”为该系列项目名称,按照历史时代顺序分若干组发行,选取能反映历史进程、体现时代文明特征、代表生产力水平、反映中华文明成就的文物展现在贵金属纪念币上。

  币面设计展现文物之美

  今年2月16日至3月8日,国家宝藏(文明曙光)项目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设计图稿,共收到设计图稿363幅。经贵金属纪念币评审委员会评审,优中选优,选出中标设计图稿。

  “由于该项目学术性强、设计元素涵盖面广,为高效地完成设计工作,我们特地组织中标图稿设计师来到北京,共同进行图稿集中修改工作,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观摩文物,同时组建专家指导小组对设计图稿定向指导,从学术、平面设计、浮雕工艺3方面进行调整优化。”负责设计、生产的中国金币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赴国家博物馆实地观摩玉龙、陶鹰鼎、白陶鬶等文物后,设计师们很受启发,也找到了更多兼具文化属性和艺术表现力的设计元素,为图稿修改积累了灵感。

  历经9轮图稿修改,5枚主体文物突出,整体配饰和谐,美感与内涵交相辉映的国家宝藏(文明曙光)金银纪念币终于面世。

  除了设计图稿精益求精,本套纪念币在造币工艺层面也有独到之处。彩喷、冷珐琅、光变鳞彩等新技术工艺的运用,更好地展现了文物之美。

  15克金币、15克银币(陶鹰鼎)和15克银币(白陶鬹)的主体图案在浮雕的基础上采用彩喷工艺,做出器物的古朴本色;3克金币主体图案玉钺通过彩喷和冷珐琅工艺的叠加,做出玉的温润质感,底面的神人兽面纹采用精细的激光雕刻工艺,在方寸之间刻出复杂且精细的线条;15克银币(蟠龙盘)采用凹面技术做出盘形效果,盘沿、盘底一应俱全,一条蟠龙居于内壁,身形大气灵动。

  此外,若从不同角度观看3枚银币,还能发现暗藏于图案之中的色彩“玄机”——陶鹰鼎下方的重瓣花朵纹、白陶鬶右侧的八角星纹和日月山纹、蟠龙盘中的蟠龙及禾穗均会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呈现色彩斑斓的效果。

  这种类似彩虹的色彩变化效果来源于我国首创的光变鳞彩工艺。将光变鳞彩工艺应用于国家宝藏系列金银币,可谓是画龙点睛,极大地增强了文物题材纪念币的观赏价值。

  以币为媒弘扬传统文化

  从1981年发行的第1组中国出土文物(青铜器)金银纪念币,到2002年发行的四川三星堆金银纪念币,再到此次发行的国家宝藏(文明曙光)金银纪念币,文物一直是中国人民银行纪念币发行的重要题材。

  “文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纪念币则是当代中国的‘国家名片’,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二者存在着共通性。”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在“文博热”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发行国家宝藏系列金银币,通过国宝文物串联起中华文明脉络,在纪念币的方寸之间述说“何以中国”,能够让集藏者及相关受众通过纪念币这一特殊载体,遍览融汇于文物之中的历史底蕴、工匠精神、东方美学、民族韵味和中国智慧。

  我国纪念币与传统文化渊源颇深,在文物题材之外,还曾发行十二生肖、中国名画、书法艺术、传统戏曲、二十四节气以及吉祥文化、贺岁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传统文化题材贵金属纪念币。

  这些传统文化题材纪念币不仅在国内受到市场欢迎和集藏者喜爱,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在我国获得世界硬币大奖单项奖的12枚纪念币中,有8枚都是传统文化题材纪念币。今年初,2021年发行的吉祥文化(寸草春晖)60克银币荣获2023年世界硬币大奖“最佳银币”。

  自1979年发行首套现代贵金属纪念币以来,我国已向海内外发行了400余个项目、近2600个品种。这些纪念币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特殊载体,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核心价值,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将不断拓宽纪念币选题思路,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着力提升我国纪念币的价值内涵和艺术水平,弘扬工匠精神,呈现艺术精品。通过纪念币事业,助力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本文配图均由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中国金币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