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皮影的“二次元”创新:“老技艺”赶上“新潮流”
记者 党田野
“华州皮影曾经辉煌过,也经历过没落。为了让皮影技艺‘活’下去,我们尝试过把皮影做成纪念品,甚至做成家装饰品。”陕西皮影手艺人汪海燕称,通过不断创新,让皮影重新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才能让这项传统技艺跟得上“潮流”,焕发新生。
华州皮影诞生于秦汉,完善于隋唐,流传于宋元,鼎盛于明清,被誉为“世界电影鼻祖”。2006年华州皮影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汪海燕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华县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作为“汪式”皮影第五代传承人,汪海燕从自己的父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天稳身上学习了传统的皮影制作技法和工序。
“从技法上,华州皮影属于陕西东路,‘推皮走刀’是制作皮影的精髓。雕刻师用右手拿刀,扎过牛皮,左手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个指头去转动固定在刻板上的牛皮。”汪海燕称,这种技法,使得陕西东路皮影雕刻出的花纹特别精细,作品线条流畅。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观看皮影戏的观众逐渐减少,皮影技艺也面临着“无用武之地”的窘境。如何通过创新打造新“舞台”,成了汪海燕这一代皮影手艺人需要解决的问题。
“几年前,儿子带我去了一次动漫节。现场的年轻人穿着各种动漫服饰,演绎动漫里的故事情节,氛围非常好。我这才明白,原来年轻人喜欢的是这种潮流。”汪海燕笑称,从动漫节回来后,她便开始设计新的皮影。经过不断尝试,曾经服务于传统戏曲的皮影,打破了固有形象,通过与动漫、游戏等“二次元”元素相结合,最终诞生出了新的皮影展现形式。
在汪海燕的皮影工作室里,摆放着戏剧造型的传统皮影,以及与动漫、游戏IP相融合的新式皮影,其中不乏著名游戏厂商前来订制的作品。

“过去的皮影多为侧面脸,也就是‘五分脸’,而动漫人物多为正面脸。”汪海燕表示,传统皮影人物造型,往往用“一条线”便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而动漫等人物的面部表情更加夸张。因此,将“二次元”的人物“皮影化”时,不能直接照搬过去的制作方法。要了解该人物的基本背景,找到其造型特点,在制作时仍需不断调整、创新工艺。
除了接触动漫、游戏等“二次元”元素,汪海燕还积极与服装、汽车、时尚品牌等行业进行跨界合作。汪海燕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找自己合作的商业品牌越来越多,但将皮影技艺传承下去仍是她最看重的事情。这种守护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将一直鞭策着她继续在皮影这个领域不断寻求突破。(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