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阐述“最初中国”图景:海纳百川、务实创新、传承发展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遗址面积400多万平方米,距今约4300年到3900年,是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从1978年首次发掘至今,陶寺遗址陆续发掘出城墙、宫殿区、大型宗教礼制建筑、王陵区、管理手工业作坊区、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和普通居民区。
“以陶为伴,以寺为家”。从博士时期的田野考古实践,到工作后扎根陶寺,对于高江涛来说,其考古生涯是从陶寺开启的。此次讲座中,他将自己扎根陶寺18年之久的考古历程进行研究和梳理,分别从本意“中国”、“国家”形成、共识“地中”、“最初中国”、最初中国的图景进行阐述和介绍。
高江涛说,“最初中国”的形成是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意的“中国”为四方“地中之国”,最初中国存在着文化母体孕育中的“中国”、诞生了的“中国”、不断发展的“中国”等不同历史进程中的新形态。
高江涛指出,“最初中国”与晋南关系密切,从政治实体的角度,说明陶寺都邑还要早于著名的二里头都邑约300年。同时,他阐明“中国”一词,出现在尧舜禹时代,最初指的就是“晋南”这块地方,这里曾保留了远自7000年前到距今2000余年前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总根系中的“直根”。
此外,高江涛解释了陶寺文明呈现的“最初中国”图景中的精神内核。即在中原、河套、海岱、江汉、甘青、江浙等区域文化的互动碰撞和文化融合中,出现在陶寺的早期国家,具有海纳百川、务实创新、传承发展的特质,这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标识。(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