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草局:野猪已移出“三有名录”,致害防控工作全面加强
近日,针对频繁发生的野猪入侵人类活动区域,造成农作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的事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简称“国家林草局”)正式回应,宣布了一系列针对野猪等野生动物致害防控的新举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消息是,野猪已被正式移出《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三有名录”),这意味着猎捕野猪不再需要办理《狩猎证》,为野猪致害防控工作扫清了制度障碍。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大,野猪种群数量急剧增加,频繁入侵到人类活动区域,对农作物造成了严重损失,甚至出现了人员伤亡事件。据统计,自2020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因野猪入侵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已超过数亿元,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人员伤亡的严重情况。
为了有效控制野猪数量,减少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国家林草局经过深入研究,决定将野猪从“三有名录”中移除。这一决定简化了猎捕野猪的相关手续,提高了防控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他们表示,这将有助于减轻野猪带来的经济损失,保障他们的生产生活安全。
除了从法律层面进行调整外,国家林草局还联合了15个部门,共同制定了《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该方案涵盖了监测预警、预防控制、补偿救助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野猪等野生动物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在监测预警方面,国家林草局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划定野猪致害高发区,并安装相应的监测设备。这些设备包括红外相机、声波驱赶器等,能够实时监控野猪的动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在预防控制方面,各地将采取优化栖息地、推进防控设施建设、分级分类开展种群调控、强化应急处置等措施。同时,国家林草局正与公安部协调,优化枪支弹药使用管理制度,保障专业猎捕工作顺利开展。此外,还将借鉴国外猎捕经验,拓展笼捕、网捕、围栏诱捕等多元化猎捕手段。
在补偿救助方面,国家林草局将推动制定、修订补偿办法,探索致害保险机制,扩大险种范围,做好受害群众救助工作。各地林草主管部门也在积极向省财政厅申请解决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补助资金,并在野生动物致害保险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此外,国家林草局还加大了对人员密集场所、交通干线等重点区域陆生野生动物致害情况的摸底排查力度,加强监测预警,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主动预防,做到“早发现、早响应、早处理”,严防野猪“流窜作案”,尽量避免群众伤亡和财产损失。
各省也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创新主动防控措施。例如,江西省研发了野猪电子限制器设备和野猪自动猎捕远程监测管理系统;福建省将野猪防护设施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推广修建干壕沟、金属围网、围墙等物理隔离措施;陕西省则统筹建设脉冲电围栏、阻隔栅栏、植被隔离带等隔离防护设施以及配置红外感应、影响联动影像预警设备。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和应用,国家林草局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野猪致害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下降。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